祭海,这是我国沿海渔民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因为在古代渔业生产是一项高危生产,船体要靠风力航行,每逢暴风骤雨或雷电加交,漂泊在苍茫海面的渔民们难免产生命运无常与自身渺小无力的感觉,因此通过祭祀大海,请求传说中的神灵保佑。
记者从昨日在岱山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上得知,“岱山祭海”已经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岱山县政府正将祭海这一民间祭祀行为打造成中国海洋文化节开幕式的主体活动。
记者昨日在岱山祭海现场看到了这个古老的渔家传统得到再现:数百名渔民代表组织成一支祭海队伍,秩序井然,两面大铜锣开道,随后由渔民背“样桅”(即顶尖留有竹叶、竹竿上部捆扎棕榈的小竹,意为桅杆林立),后面是五色旗及其他彩旗,抬着全猪、全羊等“五牲”,沿途鞭炮齐鸣,到了海坛边,开始祭拜,朗读颂文,感谢神灵保佑。
岱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岱山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挖掘整理祭海这一文化习俗,把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海洋文化习俗记载保存下来,以后祭海不仅仅是政府主导的大型节庆活动,也可以发展成民间的小型仪式,特别是来岱山旅游的观光客可以通过祭拜大海,表达对大海的感恩之心,让祭海成为岱山的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