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期间,福建围绕“中华文化游”主题,主打特色文化游,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活动:福州市举办了闽剧、评话、伬唱等闽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厦门市举办传统花车巡游、农家风情体验等民俗主题活动,泉州市推出古城精品游、滨海风光游、农耕文化游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泰宁风景旅游区推出穿走古城古巷、游览红色革命旧址等旅游线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了黄金周旅游市场。据统计,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0.73万人次,比增16.7%;旅游总收入53.92亿元,比增20.1%。同时为福建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增添了极大的活力。
近年来,福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先行先试、项目带动,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多样;同时积极构建两岸旅游合作前沿平台,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打造“海峡旅游”品牌。据统计,1-9月份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0221.17万人次,同比增长21.7%;实现旅游总收入1114.13亿元,同比增长17.9%,全省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势头,显示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政策扶持 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
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土地供应、财政投入、税收减免、投融资扶持和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扶持。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文化旅游产品相继推出:福州加强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昙石山等闽都文化资源开发;厦门鼓浪屿2006年启动5A级景区创建,在当时参评的106家景区中脱颖而出,如今又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泉州深度挖掘“海丝”文化内涵,展现闽南文化以及惠女民俗、多元宗教、石雕工艺、陶瓷文化、茶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武夷山发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
2011年,福建土楼旅游区、泰宁旅游区两大文化旅游品牌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加快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清源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汀红色史迹建筑群等景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福建土楼(华安)文化旅游区、沙县小吃文化城等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这些文化旅游景区的提升完善,促进了福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文化项目与旅游高度融合,已成为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福建省旅游局郭恒明局长告诉记者。目前在建或已建成的龙岩志高动漫科技产业园、海西客家始祖文化园、南安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区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突出体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对接。
资源整合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
福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呈现数量多、品质优、分布广、特色强等特点。经过近年来的整合打造,形成了温泉古都有福之州、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海上丝路文化泉州、浪漫九曲仙境武夷、东方古堡福建土楼、红色经典光辉古田、东海麒麟神奇平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据了解,“红色经典 光辉古田”是以古田会址为核心,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福建前三季度旅游收入超1110亿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相结合,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此外,南音、高甲戏、芗剧、木偶戏、闽剧等民间戏曲,惠安石雕、寿山石雕、福州漆器、漳州剪纸等民间工艺,茶文化、船政文化、厦门音乐文化和畲族民俗风情等福建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为文化旅游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同时,深入挖掘闽南、闽北的茶文化内涵,将旅游与闽茶文化相结合,设计多样的茶文化专题旅游产品;通过开发瓷器景观型、体验型景区,优化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等措施,挖掘瓷艺文化旅游功能,将旅游节庆活动与瓷器制造、展销活动相结合。
目前,福建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镇3个、历史文化名村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历史文化名乡(镇)17个、历史文化名村2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武夷山、福建土楼相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南音、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先行先试 促进闽台文化旅游合作
2005年以来,福建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一年一届的海峡旅游博览会,邀请台港澳旅游机构协办,为深化闽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各地结合实际,举办闽台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云霄开漳圣王文化节、顺昌齐天大圣文化旅游节等;并联手台湾旅游业界,策划设计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的台湾游客来闽进行文化旅游或投资文化旅游项目。
此外,还借“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机,以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为载体,推出妈祖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吸引更多台胞来闽探亲寻根、朝圣观光、度假旅游。
2009年,以“共谋合作双赢,做大海峡旅游”为主题的海峡旅游论坛在厦门举行,嘉宾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观点形成共识,并转化为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的实际行动。闽台有关机构积极联手,举办客家文化节、闽南文化节、武夷山旅游节等文化节庆活动,促进了闽台文化旅游的融合。
项目带动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据了解,今年福建总投资1003亿元实施六大旅游工程,其中文化旅游创新工程将重点推进29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260亿元。各地紧扣文化旅游年主题,全力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今年前9月份,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4.64亿元,完成全年时序进度88.1%。目前全省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在建文化旅游项目12个,包括总投资达50亿元的安溪海峡茶博园、总投资约16亿元的龙岩客家美食城等;此外沙县小吃文化广场等8个重点项目即将动工。
根据《福建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福建将构建以闽南文化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闽都文化旅游区、妈祖文化旅游区、福建土楼旅游区、畲族文化旅游区和朱子文化旅游区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八大片区”产业布局。并重点推进列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二期)》的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
同时还将重点建设完善武夷山“双世遗”、福建土楼、厦门鼓浪屿、福州三坊七巷、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巷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还将进一步完善“印象大红袍”、“闽南神韵”等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不断提升海峡文化旅游产品品位和档次,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转变,福建将重点推出四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包括闽南文化旅游线、闽西北文化旅游线、红色之旅文化旅游线、闽中文化旅游线等。
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档次,加快形成了一批有福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福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文章将越做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