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建设的关键一年,如今正在加紧申报国家5A级景区。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基本完成”的目标,三坊七巷文保建筑修复进度加快,进展顺利。1日上午,记者走进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多个文保建筑工地,进行实地采访。
《5A景区申请报告》上报省旅游局
据介绍,2011年,三坊七巷管委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升级、完善包括多功能游客中心、门禁系统、景区导览服务系统、金融票务终端等景区软硬件在内的配套设施,全面向国家5A级景区标准靠拢。同时,我市委托中科院地理所和福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三坊七巷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已完成《5A景区申请报告》,并上报省旅游局。
三坊七巷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多场旅游宣传与推介活动,提升景区知名度。截至11月中旬,三坊七巷人流量已突破700万人次,全年预计将超800万人次,接待境内外团队游客5100批次,共5.5万人,实现门票收入260万元。
年内修复6处文保单位
在光禄坊早题巷西侧的黄任故居修复现场,记者看到,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修复已基本完成, 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墙体、地面等部分进行细致修复。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春节前就能全面完工。而在衣锦坊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欧阳花厅,保护修复工程也进展顺利,施工单位正在场内冒着细雨施工。
在沈葆桢故居,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抢救性维修。沈葆桢故居修复工程今年8月份启动,目前宝竹斋工程已完工,部分屋瓦缺漏已解决,西侧花厅的修缮正在进行中。
田黄馆、漆艺馆等历史建筑施工近日启动
三坊七巷东、西片区历史建筑及更新建筑的施工也在大幅提速。在东片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安民巷30号、塔巷24号、黄巷28号等13处历史及更新建筑进行施工,田黄馆、漆艺馆、黄巷22号、24号、3D影院等项目的施工也将于近日启动。
在西片区,文儒坊K7地块、K9地块、南后街147号扩建工程等项目施工近期已完成,正在加紧温泉会所、游客接待中心、郑孝胥故居、雕刻总厂以及文儒坊、大光里、闽山巷多个项目的施工。
据介绍,三坊七巷采取一系列措施,抓设计、促开工、赶竣工,全面推进保护修复各项工作。全年共完成6处文保单位的修复,完成蒙学堂等66处历史建筑以及光禄坊公园AB地块等30处更新建筑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超年度计划25%。截至目前,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已完成25处文保单位的修复,完成105处历史建筑以及37处更新建筑项目的建设。
2012年,三坊七巷管委会计划投入2.9亿元,动工修复张经故居等文保项目,完成坊巷路面升级整治、旅游景观、永久性用水用电工程等配套工程的施工。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结合新竣工院落,拟推出78个招商项目。
民间资本投资9处展馆
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增速的同时,今年以来,三坊七巷管委会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和资本市场交流合作的新模式,在化解资金瓶颈、盘活闲置资产,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1年,由民间资本投资的南后街宗陶斋名人字画展、光禄吟台周哲文艺术展、郭柏荫、王麒、谢家祠、林聪彝故居、小黄楼、刘齐衔等9处展馆相继开放。
中心展馆展览陈列方案基本完成
8月24日,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座已建成的社区博物馆。在建中的社区博物馆有一个中心展馆、数十个专题馆和展示点。其中,作为综合展示平台,中心展馆钢构及展览陈列深化方案已基本完成,展品展项、展览陈列脚本正在进一步优化,下一阶段为施工图绘制阶段。
据介绍,除中心展馆外,今年共完成14处专题馆建设。其中包括三坊七巷建设成果展、容宝欧洲古董展、车模展、福州民间藏品艺术馆、福州漆艺博览馆、四艺堂、福州当代艺术馆、福建工艺美术珍品馆、天开园、福船文化博览苑、宗陶斋、三坊七巷美术馆、南后街临时主题馆及福州雕刻艺术馆。
“申遗”文本编制中旬完成
据悉,三坊七巷申报世遗工作正加紧进行中,近期正在进一步完善《三坊七巷申请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以及《三坊七巷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将于12月中旬完成文本编制,力争明年年初将申遗文本上报国家文物局。三坊七巷考古工作也在进行,省、市考古队正对金斗桥地块进行考古挖掘。
此外,朱紫坊街区规划编制进展顺利,“两山、两塔、两街区”整体保护的前期方案论证等工作陆续开展,近期已委托清华城市规划院和市规划院编制《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含重点地段建筑方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