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同意中国云南-老挝琅勃拉邦的水上热带雨林观光旅游黄金线适时开通。届时,中国的旅游市场就能与东南亚旅游市场进一步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的局面。
把西双版纳和琅勃拉邦连接起来的是澜沧江-湄公河这条国际河流。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穿越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全长4880公里。
据云南省旅游部门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过中国的西双版纳、泰国金三角、老挝琅勃拉邦、柬埔寨的吴哥窟等闻名世界的旅游热点,经过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大片原始热带雨林、完整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有着其它景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1990年5月,云南省政府和老挝交通部联合组成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考察团,开展了中国景洪-老挝琅勃拉邦航道的考察,得出了开发这条航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结论。同年9月,中老双方成功实现了云南景洪-老挝万象1100公里航程的载货试航,结束了这条国际河流不能通航的历史。
1994年,中、老、缅、泰等国在昆明召开了"湄公河流域国家旅游发展研讨会"。当时提出,澜沧江-湄公河集绿色生态、民族风情、探险、观光、休闲、科考等为一身,可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基础,因此应考虑首先发展旅游业,进而带动能源、电讯等其它产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非常看好这条"黄金水道"。中国国家交通部、外交部、外经贸部等国家部委先后组织了几次考察和试运输,累计投资2亿多元整治了云南省境内的澜沧江航道。
2001年6月,四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联合举行正式通航仪式。自此,上湄公河航道得到有效的整治和改善,船舶载重吨位从原来的50-100吨提高到200-300吨,通航期由原来的6至7个月提高到11个月,运输成本降低了30%左右,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明显提高。
"可是有些阻碍的因素还是无法避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朱振明说,"首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综合性很强,涉及到航运、水能、林业、矿业、农业、渔业、旅游、环境保护、贸易、投资等十多个领域,如果要全面开发,至少需要投入2000多亿美元才能见效;其次,这条旅游专线开通后,将直接面临禁毒、航道整治、环保等具体问题,处理不好会授人以柄,把一件有利于四国经济发展的好事说成坏事。"
如今,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开通这条旅游专线,说明中国政府有信心将这些难题逐一解决,而且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不断改善也提高了其可能性。
按照规划,这条旅游专线开通后,将形成以昆明-版纳-清盛-琅勃拉邦为轴点,带动区域内两个市场、多个旅游资源的综合最佳配置。
云南省航务局局长乔新民说,从现在开始,中老缅泰四国将磋商旅游专线开通后的相关事宜:怎么让服务更加有效、便捷;便利化运输如何体现;采取什么样的线路,用什么船舶进行运营;泰国清盛港到琅勃拉邦的300多公里航道有四个月不能通行,该如何协调处理;安全如何保障;环境如何保护等。
根据云南省旅游局提供的资料,目前,到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的人数正以平均每年7.11%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有望突破300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