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萝卜8元一斤,草莓7元一斤,玫瑰糖5元一袋……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是一个距主城区29公里的国家4A级景区。平日游客就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常常过万。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拉动,目前已有商户400多家,带动了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
而在数年前,古镇也曾一度出现“宰客”现象。如斤诚信经商带来的双赢局面,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有效监管,也得益于诚信风气的长期培育。
富民与规范管理“一个都不能少”
十余年前,青岩古镇还鲜为人知。当地老百姓主要靠务农为生,全镇店铺不过十来家。尽管有明清时期的多幢古建筑,如状元府、文昌阁、石牌坊等,且大多保存较为完好,却长期无人问津。
本世纪初,青岩镇开始了对古镇的恢复性重建。依托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业,依据《贵阳市乡村旅游设施及服务标准》《青岩古镇保护规划》,对古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拓展,新建了文化广场、停车场、商业街,对300多户拆迁户集中安置,并按“一户一室一店”的思路给予补偿,为每户配套建设了40平方米商业店铺。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许多当地居民开起了小吃店、商铺、客栈等,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也纷纷返乡。2009年全面改造完成后,古镇店铺发展至400多户,带动4000余人就业。
古镇富了,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成长的阵痛”也随之而来。2003年11月起,青岩古镇开始施行古镇内景点通票制,不购买通票仍可进入古城,但部分售票员、导游员为中饱私囊向游客强卖通票,欺骗游客无通票不能进城,产生多起言语冲突及投诉,影响了青岩古镇旅游形象及镇内商家收入。
为此,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在查明强卖情况属实后,加强管制,成立服务工作督查组,对各通票点及售票点进行不定期督察,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严肃处理,古镇淳朴的民风得以恢复。
为口碑不提价:老字号经验可借鉴
糕粑稀饭、卤猪蹄、黄家玫瑰糖,被称为青岩古镇小吃“三绝”。由于均是本地厂家直销,价格往往低于外地超市售价,引得游客竞相购买。
记者看到,“黄家玫瑰糖”在古镇有十余处代售点。诚信经营使得这家老字号在当地赢得了颇佳的口碑。
厂房就建在自家的老房子里,四五间房,六七口大铁锅,十来个帮手……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每天有上百斤玫瑰糖从这里运往贵阳各大超市、快递公司或通过网络代理销出。
谈起经商理念,黄家玫瑰糖第十一代传人黄青认为,口碑、品牌最重要,“我们不做一锤子买卖。要做好这个品牌,让游客吃了一次想二次,口口相传。”
黄青说,也曾有导游私下同他商量,希望能针对旅游团提价并给些回扣,他一口回绝,“游客发现自己上了当,就不会再买我们的产品了。”
青岩镇党委副书记谢冬介绍,为了规范商户经营,2010年4月,青岩镇对古镇南北街的69户食品经营单位,36户餐饮店炉灶、柜台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并要求店家统一配置紫外线筷子消毒盒。2011年,青岩古镇南北街被评为贵州省首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
自我监管塑诚信
“2011年青岩旅游收入达到260万。七成来青岩旅游的都是贵阳本地人。回头客成为古镇商家的主要收入”,谢冬说,“政府并未统一为镇内旅游商品定价,但全镇餐饮、住宿价格却极其相似。这是市场竞争和诚信风气的双重作用。”
“来我们店里吃饭的多是贵阳及周边区县的游客,包括在贵阳上学的外地大学生。整个古镇的价格大体一致,我们一家店提价了,客人就去别处了。”位于南明清街郑家拐饭店的老板说。
“青岩古镇好耍,消费也不高,从贵阳开车只要半小时。我每两三个月都会来一次。”刘先生告诉记者,青岩古镇已经成为他和家人近郊游、朋友聚会的首选之地。
2月11日下午,刘先生带着3位朋友在古镇一家小吃店饱尝当地美味,“只花了28块钱。我还买了不少当地特产玫瑰酱、鸡辣椒,都很便宜,满载而归。”
据了解,自古镇停车场完工、210旅游快线开通以来,前往青岩古镇旅游的贵阳及周边游客明显增多。针对旺盛的旅游市场和越来越多的商家,许多商家也通过改进服务、降低价格等手段揽客,共同打造了古镇旅游的“金”字招牌。
谢冬说,下一步古镇将建立诚信经营体系。成立专门监察小组,对古镇内农户、经营户进行定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出星级诚信户,“诚信户将分一、二、三星或无星,直接影响商家经济收入,这将敦促商家规范经营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