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舟山导游专用座的推进,编者想到了山东导游张娟。去年12月26日,本报曾以“为导游设专座是件大事情”为题,报道了张娟倡议为导游设专座、并无偿发放导游专座座套的事情。如今,这件事进行得如何了?
这几天,张娟愁眉不展,新做的一批导游座套还在仓库压着,不知道该如何发放。面对记者,张娟吐露了心中的无奈。
张娟是山东泰山瀛泰旅行社的一名中级导游员,她为何要发放导游座套?去年年底,在山东首届“齐鲁导游百家谈”上,张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给每个导游发放一个印有“导游专用”字样的座套,让导游不要再站着或是坐在车门边那个全车最危险的位置。
会后,张娟就忙着找赞助商、做座套、寻找合适的下发渠道。时隔半年,张娟的“座套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我找到了一家旅行社,总经理觉得这事特别好,就出资做了一部分座套。”张娟说,“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下发难,以谁的名义发、怎么发,真发了用起来也很困难。比如车是河北或者山西的旅行社自带的,我的座套就用不上,这种情况又很多。”
导游有地接、全陪之分。全陪导游跟着旅游大巴走,可能有座,能发座套;地接导游通常是到当地之后才上车,车上已没有座位,自然更没法用座套。现在,很多大巴车都是司机个人的,有些司机也不愿意导游使用座套。“座套数量有限,又要根据具体情况一一发放,实在不是我一个人能办到的。”张娟说。
“我曾跟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商量过这事,但是毕竟分会刚成立,很多导游还没有加入,所以通过分会发放也有一定困难。我也曾想过在5·19中国旅游日当天以某种形式发放,但是最终也没能实现。”张娟说。
“我觉得这是涉及导游人身安全的大问题,在香港的旅游大巴上都有专门的导游座位,很多游客从香港回来,再去珠海旅游,上车后都会很自觉地为导游留出前排的座位。”张娟说。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坚持呢?我真的觉得,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是小事。虽然拖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直在考虑座套怎么发放、怎么用。”言语间,张娟显得很着急。
“我建议,旅游监管部门从车队抓起,做出硬性规定:每辆车必须预留一个导游专座。”张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