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流休闲消费平台之一。按照新浪数据,55.4%的用户在用微博记录自己的心情,53.4%的用户使用微博进行娱乐、休闲,29.3%的用户使用微博关注感兴趣的名人,26.5%的用户在微博上消磨时间,35.2%的用户使用微博与老朋友保持沟通,这都属于典型的休闲消费范畴。此外,36.8%的用户使用微博了解最新发生的事情,46.8%的用户使用微博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属于与休闲相关的延伸性休闲消费。这说明,微博上的核心消费,是休闲消费。随着微博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微博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流休闲消费平台之一。更进一步,在微博平台上,人们不但讨论休闲,并将线下的休闲活动向线上延伸,从而进一步产生数字化生存、数字化休闲和数字化生活的新方式。
微博通过促进信息流动的方式促进了休闲需求,微博通过快节奏、碎片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休闲信息的流动,从而促进了休闲需求。按照新浪的统计,男性新浪用户平均日访问微博时间为25.31分钟,女性为36.58分钟,高于普通SNS网站男性24.21分钟,女性19.83分钟的水平。高频度的交流带来高强度的互动和传播。
微博平台上休闲需求呈现鲜明特征,一方面微博休闲已经嵌入到工作、休息的每一个环节中,微博休闲已经非常地碎片化,另一方面微博休闲还具有裂变性、随身性、互动性、社交性的特征,在为我国公民提供新形式的休闲方式的同时,还具有潜力巨大的商业价值。
目前,微博已成为休闲产业的主流信息发布媒介,以旅游休闲为例,截止到2012年2月29日,共有1348个旅游机构在新浪开设微博,包括640家境内旅游局、84家境外旅游局、24个旅游协会、600个景区。在开设微博的旅游局中,不仅省市一级的旅游局重视微博的作用,县一级的旅游局同样高度认可微博的平台效应。新浪微博目前共有24家省一级的旅游局,230家市一级的旅游局,375家县一级的旅游局和84个境外旅游局和办事处开设了微博,各旅游局微博的总发博数为275880条,总被转发数4081873次,总被评论数1819185次。
微博与传统休闲产业的结合,大大促进了传统休闲产业的转型升级。网络化的过程中,传统的音乐产业在升级成为在线音乐产业,传统的旅游产业升级成为在线旅游产业,传统的电脑游戏产业转身成为网络游戏。随着微博平台的崛起,这些业态又在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分析微博平台上的热门账号,如音悦台、优酷网、爱物网、艺龙旅游网等,无不体现出产业的新业态、新方式。进一步,在微博平台上,通过转发、评论和短链等方式,信息跨越产业的障碍,共通共享,形成了跨产业的休闲合作圈。
相关专题报告执笔人金准博士指出,微博的崛起,其背后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与微博一起对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媒体和平台,还包括博客、维基、播客、社交网络、内容社区等。这些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互动性,依赖于用户贡献的内容,社交功能强大。这些媒体同时具有平台性,能够带来多媒体、多产业的互动。社会化媒体的主流化,特别是这些媒体之间的互动演进,对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产生了很强的刻画作用。今天的中国网民,已经越来越熟悉各种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并将这种数字化的休闲之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休闲企业而言,掌握这些社会化媒体的工具,为网民制造电子休闲的内容,是其能立于休闲产业之林的重要立足点。未来,社会化媒体还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的深层次结构,休闲产业将深度调整,休闲生活将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