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目前有89户社员,其中绝大多数是水库移民。”日前,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村民马泽良对记者说,“我家的‘农家乐’一个夏天就收入12万元。”
黄水镇森林覆盖率82%,7月至9月平均气温19.9摄氏度,是重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但在过去,当地不少“农家乐”硬件设施简陋、服务不规范、宰客现象频发,让游客望而却步。去年初,镇里发起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规范发展乡村旅游。马泽良向亲朋借了10万元,将自家的小楼改造成16间标准客房,建起了“老土人家”“农家乐”,并加入了“黄水人家”合作社。
合作社为社员们的“农家乐”统一招牌、服装和价格标准,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去年夏天,他们以合作社的名义开始向重庆市民推介避暑旅游品牌,很快得到市民的认同。让马泽良惊喜的是,去年整个夏季,他的“农家乐”共接待1500人食宿,他所在的移民新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聚集区。
“移民搬迁后,失去了生活来源。我曾去甘肃、河北等地务工,钱挣得也不多,更没办法照顾一家老小。”马泽良告诉记者,“真没想到,加入合作社后,我的‘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
记者在黄水镇看到,场镇的水泥街道宽敞平整,古色古香的土家风情吊脚楼错落有致。在马泽良经营的“老土人家”,地板明亮得能照出人影,二三楼是宽敞的客房,电视机、DVD、电脑等一应俱全,洁白的被子整齐摆放着。
“‘黄水人家’合作社共接待游客食宿8.6万人次,实现收入62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6.9万元,资产总规模超过4500万元。”黄水镇党委书记谭祥平说。
“黄水人家”不仅提升了黄水镇的旅游接待能力,还为离开土地的水库移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告别了“住楼房愁生计”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