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以前在家种菜,每年收入万八千元,现在虽然没有地了,但俺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一个月也能挣个七八百元的,挺满足了。”昨日,记者在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采访时,54岁的刘荣花这样对记者说。据了解,像她这样的大龄失地农民,在村里旅游公司上班的还有50多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0年以来,小南村的动迁居民达500余户。村里有大大小小工业企业50余家,吸纳了大批年轻、有技术的失地农民;对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村里按政策发放了养老保险金。但50岁至60岁的失地农民却面临着尴尬的境遇:岁数大、知识少,身体状况差。这些人的工作该怎样解决呢?
小南村两委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利用村里现成的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安排大龄失地农民就业。村里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集大棚蔬菜采摘、樱桃自采园、垂钓苑、农家客舍、游览观光一体的农家乐基地,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吃农家饭、睡农家炕,还可以体验到推碾子、摇辘轳、喂猪、喂兔等丰富的农家生活。村里还利用附近的“松树山堡垒”、“北洋水师园”等旅游景点,使游客在体验农家乐的同时也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旅游公司的开设,使大龄农民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养兔子、喂猪、伺弄大棚、打扫卫生、当服务员,尽管工作辛苦,但大家干得都十分卖力。刘荣花负责打扫农家客舍的卫生,她说:“俺岁数大了,别的也干不了,村里的公司使俺成了上班族,不用为生活费发愁了,当然得好好工作。”
据村委会主任解麟海介绍,村旅游公司走上正轨后,村里还将把50%的股份无偿赠给村民,使农民也成为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