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吕文)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围绕四川省汶川县发展文化旅游等问题举办了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在谈到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时,杜一力指出,文化与旅游在共同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共同繁荣。文化增强了旅游产品的身份标识,加深了旅游资源的纵深度;文化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增加了旅游业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文化旅游形成产品体系,增加了旅游产品的丰度和厚度;旅游带动文化进入市场,很多文化资源通过旅游走向市场化;旅游在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对文化挖掘利用的方式在“活化”;旅游促进了多元文化发展;旅游促进了文化新形式不断出现。杜一力还对文化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文化碎片化、肤浅化、庸俗化,文化迷失,文而不化等现象进行了分析。
在谈到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时,杜一力认为,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结合,而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三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文化应该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以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为依托所形成的价值观和各种文化现象”。
旅游需求本质上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旅游活动客观上是人们在接触自然、感受社会过程中的文化交流,这是旅游与文化的本质关系。
杜一力指出,因为旅游业特殊的文化作用,所以要以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旅游文化;要形成创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面,这是旅游业文化建设的三大任务。
杜一力建议,汶川在发展文化旅游时不能简单模仿,要用发展工业化的思维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一定要深度挖掘羌藏文化独特内涵,扎实地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实现乡村旅游的“一户一品”。同时要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实现当地群众的利益共享。
汶川县旅游部门、各乡镇负责同志共50余人参加了座谈和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