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午,到沪参加贵州旅游、招商推介活动的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应邀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直播间,与听众一起畅谈荔波世界遗产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共话贵州旅游发展之路。
《市民与社会》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一档新闻类直播谈话节目,覆盖长江三角洲,听众达50余万人,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主持人秦畅曾被评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百佳主持人,历届上海市部分市领导,国内部分省、市、自治区领导都曾应邀担任过嘉宾。2005年,王富玉曾应邀做客这档节目,与听众共话过贵州旅游。
“王富玉副书记和谌贻琴部长做客我们节目,给大家带来一个喜讯:在前不久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荔波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里,我要向贵州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贺!”12时10分,随着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热线电话就此起彼伏响起来,短信平台上的留言也接踵而至。随着听众电话和短信引出的话题,两位嘉宾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神奇迷人的贵州喀斯特王国。
王富玉首先向听众介绍了荔波遗产地的几大特色景观,他说,“荔波有精美的小七孔,雄壮的大七孔,神奇的水上森林,茂密的茂兰原始森林,还有冬可荡舟,夏可漂流的水春河。
那里山绿、水清,物种丰富、人民纯朴,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听完王富玉的介绍,不少听众立即通过短信平台表达自己急切的心情:“巴不得马上就飞到荔波去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
听众刘女士第一个打进电话:“我曾经到过荔波,那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人更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那是我到过的最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现在成为世界遗产地了,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游客会越来越多,我担心那些自然生态会遭到破坏?”
王富玉的一席话打消了刘女士的疑虑:我们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目的是靠保护环境来发展经济,靠发展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明确提出了实施环境立省战略,强调要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就是要保持贵州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对荔波自然遗产的保护,人大有立法,政府有管理机构。荔波县从书记到党员,从县长到农民,都懂得一个道理: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命力、环境是发展后劲。谁破坏了环境,就等于砸烂了荔波人民的饭碗,谁砸烂了荔波人民的饭碗,就先端掉他的饭碗。谌贻琴接过话题说:我们在各种旅游会议上都在强调,贵州旅游资源一定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只有保护好了,开发出来才有价值,开发好了有了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加以保护,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许多听众关心荔波将如何平衡游客数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王富玉回答说,荔波可以致力于高端旅游,不要搞得人满为患,过度开发,把环境和民风破坏了。我们会科学安排游览线路,不让游客都集中到一个景点。目前,荔波县已经邀请了国外知名的设计院做规划,先把规划、环境和基础设施搞好,再进行开发;此外,我们还把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让农民参与保护环境。王富玉让听众朋友放心,贵州一定会让这颗绿宝石熠熠生辉、闪闪发光。
不少听众表示,听了两位嘉宾的介绍,觉得贵州省委、省政府的想法很超前,相信贵州一定能保护好世界遗产地,同时也希望贵州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一些听众还建议,荔波不要建现代化的建筑和酒店,要保住民居原来的风貌。王富玉对这些听众的建议表示感谢,他说,我们一定会加大保护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搞过度开发,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做好科学的规划和线路安排,科学地调整好游客结构。
谌贻琴还与听众交流了贵州的美食,交通、接待条件以及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等话题。
50分钟的节目时间很快过去了,电话还不断打来,短信留言也越来越多。虽然暂时无法回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来到贵州、来到荔波,相信他们所有的疑问都会解开。
当天上午,王富玉还接受了《文汇报》记者的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