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部景区、景点门票价5年不涨的承诺”,率先打破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景区票价“三年一涨”的现状,为全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参考
近日,江西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设旅游强省的一系列举措,不过最受关注的还是《意见》中承诺的“江西全部景区、景点门票价格5年内不涨价”。在景区“涨声”一片和游客怨声四起的背景下,江西“不涨承诺”立即引发全民热议。笔者认为,江西此举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其一,体现了发展旅游产业坚持以人为本、成果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景区与游客,景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虽然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旅游仍属于“有钱人的事”,而景区票价过高就是其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阶段。这里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现有的游客为本,更要以那些受困于经济水平,暂不能出游的潜在游客为本。让百姓共享旅游发展的成果,也不仅仅是让老百姓有工作、增收入,而是应该让更多的平常老百姓能够以游客的身份参与进来。
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江西省接待游客总量超1亿人次,同比增长47.8%,增幅位居全国前列;到2012年旅游接待超过2亿人次,2013年前8个月,全省接待旅游1.73亿人次,正朝着全年目标2.5亿人次稳步迈进。而此次江西“不涨承诺”更是所有游客的福音,必定能让更多不同阶层的人能亲身体验到旅游的快乐,最直接、最真实享受旅游发展的成果。
其二,体现了力促转型的决心,有利于坚定旅游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的信念。
当景区通过高价门票赚得盆满钵满时,难免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也缺乏转型的动力。适当控制门票价格,降低景区门票收益的比重,能加快消除景区对于“门票经济”的过多依赖,形成倒逼效应,迫使其走上转型之路,追求可持续发展。景区管理者和经营者也能在转型的过程中意识到,与其在门票涨价上煞费心思,不如在服务上、在旅游经济结构调整上多动脑筋。游客玩得高兴,钱也花得开心,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景区效益又怎会低?相反,如果只是鼠目寸光,只把眼睛盯在门票上,服务质量跟不上,那么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到手的钱也会跑掉。
江西作出景区五年不涨价的承诺,断了“门票经济”的后路,迫使其不得不通过改善服务质量、延长游客人均逗留时间来确保收益。如此一来也坚定了江西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省的信念。
其三,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有利于打破“三年必涨”的怪圈,树立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的榜样。
2012年是旅游景区票价调整的第二个“三年解禁”期。短短数月,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涨价,涨幅从20%到60%不等。“三年一解”如今演变成了“三年一涨”,就算不少景区撑了三年没涨,可到第四年同样“涨”声雷动,大有不甘人后的气势了。
此次,江西作出“全部景区、景点门票价5年不涨的承诺”,率先打破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景区票价“三年一涨”的现状,为全国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参考。
总而言之,此次江西的“不涨承诺”,不仅是顺民心、合民意之举,还是顺应旅游发展大势之举。我们期待的公共旅游资源回归公益,不再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愿景,因为江西“五年不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