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利益第一? 旅行社私家车相勾结隐患大
报道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两辆涉嫌非法营运的商务车面临高额罚款
成都至乐山、峨眉山一日游线路上的“地下黑车”经本报报道和执法部门的两次联合执法,在行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部分旅行社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取缔违法车辆、让旅行社采用正规车辆营运,将会面临利益降低、成本提高的阵痛。
7月31日,本报记者再次奔赴相关路口取证,仍然有数辆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活跃在成都至乐山的旅游线上,对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行动“视而不见”。“地下黑车”能否被取缔?本报将继续关注。
利益被迫阳光化 短线旅游要涨价
通过两日的强势报道,本报记者发现,在相关部门的执法检查进行的同时,成都一些旅行社针对乐山峨眉等短线旅游悄悄进行了“调整”,转向与正规旅游运输公司的客运车辆对接。
“这事昨天见报后,今天我就接到几个电话说车价可能要涨了。”一位在旅行社工作的朋友林林(化名)告诉记者,随着一些“地下黑车”浮出水面,给旅游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刚刚打电话去问报价,好多长期合作的组团社都预计价格可能要提了,现在他们正在进行成本核算。”林林称,导致各家旅行社纷纷作出这一举动的主要原因是“查得严,好多车都不敢跑了”。林林还说,眼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短途游生意尤其兴旺,而旅行社招揽游客后,利用非营运的自备车或外包车的现象在行业内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看组团社怎么定价格了,我们这些接团的还有游客们都只有接招了。”林林坦言,“地下黑车”如果被依法取蹄,势必将直接影响到旅行社提供给游客的报价。
“压低车价是降低成本最直接的方法。”采访中,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孟勇一针见血地指出。孟勇分析,从多年来的旅游行业发展规律来看,一旦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将带来用车价格的上涨。各家旅行社都会在这场价格博弈中“严阵以待”,部分接待散客的旅行社门市给游客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如果持续一周这样的执法情况,大家暂时都不会轻易上调价格,咬咬牙会挺过去,超过10天的话,只要有一家旅行社开始提高市场报价,大家肯定一起涨了”。
小团在逐渐增多 小型车远远不够
对于采用“地下黑车”,也有不少旅行社表示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接到的散客很多,开门做生意,我们总不能把客人拒之门外吧。”成都某旅行社负责人这样向记者诉苦。
“除了降低成本,还有市场标准和政策不配套的因素”。孟勇分析,目前市场上旅行社的小团越来越多,而在对接的旅游运输市场中,许多正规运输公司多为大车,拥有的小型车也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目前成都欧洲团队越来越多,多数都在12人以下。在成都旅游运输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有13座以下具有运输资质的车辆。“这么多游客,让旅行社到哪里去找合法的具有资质的车?”孟勇随后表示:为了行业规范,打击旅游黑车旅行社是积极支持的,但希望政府也能考虑和解决好市场存在的缺口问题。他还表示,因为这个缺口,许多具有旅游资质的外地车也涌入了成都运输旅游行业来分一杯羹。他认为,外地车车新、服务态度好都是抢生意的法宝,相对本地车而言,不得不说他们更具有竞争优势。
□追击
两辆黑车将遭重处
26日、30日,成都市交委行政执法总队、成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支队、双流县交通局综合执法大队两次作战,共查获4辆涉嫌非法营运的商务车。昨(30)日,市交委执法总队和成雅高速执法支队透露,“川AQ6084和川AS0142两辆车已经定性为非法营运,将根据接下来查处的实际情况,对其处以3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处罚。”市交委执法总队工作人员祝先生介绍,根据交通部令,如果涉嫌车辆本身是营运车辆,但不是旅游营运车辆,可处3万元—10万元的罚款;根据《道条》规定,如果涉嫌车辆是非营运车辆,或者是外籍车辆,照样可处3万元—10万元的罚款。
□打击
联动机制不够成熟
执法总队的成立本身就是向交通违法“亮剑”,打击非法旅游营运车辆一直是工作重点,但仅仅依靠一个执法部门的力量还不够。“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打击黑车辆,但过不了多久,这些车辆又会冒出来。”成都市交委执法总队张科长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将黑车消灭,最关键的是将各个相关的执法部门,比如交委、旅游、公安等联动起来,成立随时可以联动的协调小组,随时出击,严肃执法;其次是从源头上堵,那就是旅行社的用车问题,一旦发现旅行社违法用车,就重处,绝不手软;另外,旅客自己也要有法律和安全意识,旅客有权利要求坐正规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