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开封“板儿哥”许世杰脚蹬三轮车,第334次带领外国游客游览开封名胜。许世杰今年40岁,小时候因家境贫苦,读到高二便辍学,但他酷爱的英语学习并没有因为离开校园而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许世杰掌握了出色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今,还坚持记英文日记。但掌握了英语,许世杰没有做其他“更体面的工作”,而从2001年起做起了“板儿哥”。从2003年至今,他累计为千余名外国游客做过向导,被他们亲切地唤作“民间友善大使”,他的英文名Ja-son 还上了美国人编撰的中国旅游指南。
会说英语还蹬三轮,同行、亲戚有的说他屈才,有的说他太傻,妻子也埋怨丈夫思想固执。面对这些质疑,许世杰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肚里有货“板儿哥”英文“不怯”老外
8月1日中午12时许,开封气温升至37摄氏度左右,记者在一家宾馆门口见到了许世杰。浅绿色的上衣,肩上斜挎一个草绿色帆布包,黝黑的脸庞布满皱纹,嘴角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从外表看,40岁的许世杰与其他拉车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让他们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
在许世杰身旁,停着一辆六成新的脚踏三轮车,车厢可容纳两人,座位上铺着竹质凉席,四周用钢丝撑起骨架,外面罩着红色帆布。许世杰戏称这是自己的“坐骑”。“干蹬三轮车这一行,人家都叫我们‘板儿哥’。”许世杰笑着说。从2001年6月份开始,他所工作的一家工厂效益开始不景气,他便利用工作之余做“板儿哥”,以图贴补家用。
在开封,像许世杰这样以拉车为生的“板儿哥”约有4000名。但一遇上“老外”,许世杰与同行的不同就马上显露出来了。
说话间,一对德国游客从宾馆走出来,许世杰迎上去,操着流利英语向他们打招呼。一番自我介绍,他很快博得了对方的好感与信任,两人同意他做向导,带他们欣赏开封名胜。
坐着许世杰的车,听着他的精彩介绍,女游客Elena显得十分兴奋。她说,他们到中国十多天了,在河南遇到许世杰这样的人十分惊讶,在洛阳、郑州等地游玩时,没发现蹬三轮车的会英语,但这次与许世杰交流没有任何问题。Elena说,许世杰待人很热情,让她对开封产生了不错的印象。当天夜晚,这对游客准备和朋友一起到西安游玩,他们表示希望能多遇上像许世杰一样的人,使旅行变得简单。
迷上英语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自从初中学习英语,我几乎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对英语天生有好感,学习兴趣特别大。”许世杰说。
许世杰的父母育有5个子女,他在家排行老二,高中读到二年级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只好辍学到一家窑场打工。许世杰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来的理想,“高中毕业准备报考北京外语学院,将来做名外交官”。
但学业的突然中断,并没有让许世杰放弃继续学习英语。在窑场以及后来到部队当兵的时候,只要有空暇时间,他都坚持背单词、练语法。“抓住一点点可用的时间,我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许世杰说。
和外国游客的初次接触发生在2003年5月5日,许世杰已经下岗,成为一名全职“板儿哥”。在那之前,许世杰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没底”,从未接触过外国人。当天下午,许世杰在开封火车站等活儿,发现一位外国游客拎着包裹,连比带划询问怎样去附近宾馆,接连问了五六个“板儿哥”,没人能回答上来。许世杰鼓足勇气走到游客跟前,向他介绍。“你太棒了,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后来,这位来自瑞典的游客与许世杰合影留念,并把这段美好旅程写在本子里,留给许世杰作纪念。这位游客返乡不久,还给许世杰寄信,说自己“在这个文明国度里,遇到了一位可亲的人”。
受这次事件的启发,有了自信的许世杰此后侧重为外国游客服务,避免他们因为语言不通,住宾馆、找景点甚至看病时,陷入困境。每次上路,许世杰还怀揣精致的日记本,把自己和外国游客接触的点滴故事,写成英文日记。
英文日记记录4年接待千余老外
在许世杰的英文日记扉页,写着“remember for taking foreigners (载客记录)”。记者随手翻阅,发现有一段游客的留言,翻译过来是:“你是中国的名片,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最大的帮助,你的出现扫除了我在中国旅游时遇到的种种不快,谢谢你,朋友。”落款时间为2006年3月15日,署名为barry。许世杰还记得,那天上午在一家宾馆见到英国人barry时,他嘴角干裂、脸色苍白,正着急地和宾馆前台服务员沟通,但服务员听不懂,急得barry满脸通红。“许师傅,您过来帮帮忙!”英文已小有名气的许世杰恰好路过这里,下车跟barry交谈,众人才明白原来这位游客生病了。“在这个涉外星级宾馆说了半天却没人能听得懂,当时这个游客很生气。”许世杰说,经过及时救治,barry很快康复出院,他的开封之旅得以继续。
2005年10月26日,南非人Gregory来到开封,他通过美国人编撰的中国旅游指南,查询到一位开封“板儿哥”Jason(许世杰的英文名),精通英语且熟悉开封地理,于是刚到开封就找到许世杰,请他帮忙寻找在此失散多年的亲人。两天内,许世杰用三轮车带着Gregory几乎跑遍整个开封市,从民政局等单位及近百位老市民那里打探消息,最终在南教堂经胡同和西桐板街,找到了Gregory的亲人。
两天的相处,让Gregory备受感动。Gregory回国时在许世杰的日记里写道:“你是最棒的,你永远在追求进步,你富有激情,认识你我真的很高兴。你是中国民间对外交流的友善大使。”4年多来,根据许世杰的载客记录,他共334次接待千余名外国游客,这些游客来自美国、芬兰、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许世杰看来,开封旅游资源丰富,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开封市民,有责任把这里的美景、历史典故,介绍给远方客人。
亲友不解会英语为啥还干体力活儿?
“他的英语好着哩,我碰到外国人只会说ok,其他啥都不懂。”在开封龙亭附近,“板儿哥”曹师傅说,他蹬三轮10年,还是头一次听说有“板儿哥”会说英语。曹师傅说,同行中出了这位“状元”,看着他和外国人侃侃而谈,“有本领挣外国人的钱”,心里很羡慕。“但让人想不通的是,他的英语这么好,为啥还干这种体力活儿呢?”
其实,就连许世杰的家人对此也想不通。记者在许世杰在开封市南苑小区的家中看到,两室一厅房子里,仅有电视机、洗衣机,客厅沙发多处露出填充的海绵。许的妻子十分瘦弱、双手拄根木棍,站在地上颤巍巍的。“世杰每天五六点就起床了,匆匆填饱肚子就蹬着三轮车出去拉活。”许世杰76岁的母亲朱凤英说,儿媳妇右膝盖得了滑膜炎,医生说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家里没有钱,只好服用消炎药减轻病痛。朱凤英说,儿子曾经学习英语“着了魔”,常常半夜醒来抓起词典就背单词,光英语书就有几箱子。“哎,俺儿光知道学,咋就挣不到钱呢?”说着,老人抹起了眼泪——10岁的孙子要吃麦当劳,吵着爸爸要了好多次,至今还没满足愿望;家里这台电视,还是17年前儿子结婚时买的,“打开净是雪花”……
朱凤英说,儿子儿媳下岗多年,现在她和儿媳又都疾病缠身,全靠儿子蹬三轮支撑这个家。“他每天平均能挣二三十块钱,够啥用啊!”老人说,她早就希望儿子利用英语专长,找份“体面、挣钱的工作”,尽快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许世杰总是说:“我心里有主意,不让别人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两年前,有家企业想找许世杰做英文翻译,一个月给两千块,机会却被他放弃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记者对话我真的舍不得这份活儿
记者:在许多人眼里,蹬三轮车是个“不体面”的活儿,你怎样看待?
许世杰:我不认为蹬三轮车卑微。我靠自己辛苦劳动,用热心和真情与外国人打交道,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好感,并为他们的旅途带来快乐。这样做,让人感到欣慰,我十分乐意。
记者:你英语不错,还坚持蹬三轮车,亲友都不理解,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许世杰: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了外国人对开封的了解,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会扩大开封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宣传开封,这是我的坚定追求。
记者:妻子患病需要手术,却没有钱进行医治,你怎么去面对家人?
许世杰:(沉默)是的,我妻子的病必须要住院治疗。没有外国游客向我寻求帮助的话,我会抽空带她去医院治疗,动手术就向亲戚借钱。
记者:有企业聘请你从事英语方面工作,会接受吗?
许世杰:说实话,我真舍弃不掉这份活。我觉得和它有缘分,按我目前的身体状况,相信还能干10年。奥运会马上召开,会有更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他们需要大家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