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游客!请您登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热点资讯排行
免费旅游信息发… (7-19)
中国旅游联盟2… (9-20)
热烈祝贺中国旅… (6-19)
中国旅游联盟网… (7-19)
中国旅游诚信宣言 (7-21)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烟台市导游服务… (12-28)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2018年国际… (5-15)
2019中国旅… (4-22)
更多>>
 
  关键字:
行业新闻
   
乡村旅游成经济新“风口” 求解“成长的烦恼”
发布日期:2017/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次数:662次

在中国,城市人到农村休闲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旅游业正加速由城市向农村、由景区向田园、由游览向体验转变,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4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旅游正成为经济的下一个“风口”,但伴随着乡村游的火爆发展,单一化、同质化的观光产品也使其陷入多重发展窘境。审视当下,为破解乡村旅游“成长的烦恼”,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乡村旅游“热”背后应注入一些“冷”思考,发展乡村旅游要守住乡愁、留住本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天任注意到,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的理念和认识并不到位,对乡村特色坚守不够,在发展过程中把城市景观搬到农村来,使乡村旅游失去了原有的味道,“部分地区一哄而上,一窝蜂投资建设,不利于长远发展。”

在张天任看来,乡村之所以令人向往,就是因为在乡村能够看到“钢筋水泥丛林”城市所看不到的风光、文化、生态、历史等,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泥土气息和乡村特色,乡村旅游就难以为继。

为此,张天任建议:“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努力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农村本真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徐秋芳看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围绕农业发展历史、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注重引入文化创意,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推进乡村传统文化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满足城乡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物质和精神需求。

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村的面貌,更是让村民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中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农村污水管道建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了。河流、小溪、农田,都不再有污水直排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说起乡村面貌的改变感慨万千。

柳城畲族镇是浙江最大的千年畲族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随着乡村面貌的改善,该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保护性开发古村落,引得游客流连忘返。尝到“绿水青山”甜头的俞学文建议,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完)

关闭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联盟网, Copyright 2006-2008 
电话:4000161890 传真:4007085198转6813888(全国免长途) 联系管理员:web@cnta.net
地址:烟台市芝罘岛东路35号 QQ:156994168 MSN:dfcy@hotmail.com 备案编号:鲁ICP备05022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