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魅力 贵州设计师让二十四节气“动”起来
万物复苏,啼莺舞燕,绿芽萌动,蛰虫始振阳气生……临近清明,曾因中国34个城市字体走红的贵州设计师石昌鸿,以二十四节气特征进行动态创作,寓情于景融画于字,让中国二十四节气“动”起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清明等节气,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石昌鸿设计的二十四节气字体动态视频中,记者看到每一个节气字体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如清明两字展现了细雨纷纷,轻烟日暮,一杯清茶云气蒸腾,一只黄鹂于斜柳处飞过的画面;又如夏至,展现一幅蝉鸣嘒嘒,绿叶下荷花开,荷花下鱼儿游动,一株乔木下鹿乘凉的景象。
谈及创作初衷,石昌鸿希望能通过一种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表现手法,让民众了解二十四节气,“现在很多人连二十四节气的顺序都搞不清楚。”
石昌鸿说,2016年他曾被邀请到上海创作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主题中的清明动态图,得到较好反响,并在朋友建议下历时一年时间,创作了剩余的节气字体。
因从小在贵州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长大,石昌鸿对二十四节气歌耳熟能详,农村生活的零距离体验也在其创作过程中发挥了“功臣”的作用,如字体设计中,冬眠苏醒后的蛇、往南飞的大雁、寒蝉等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