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游客!请您登陆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热点资讯排行
免费旅游信息发… (7-19)
中国旅游联盟2… (9-20)
热烈祝贺中国旅… (6-19)
中国旅游联盟网… (7-19)
中国旅游诚信宣言 (7-21)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烟台市导游服务… (12-28)
热烈祝贺中国旅… (1-14)
2018年国际… (5-15)
2019中国旅… (4-22)
更多>>
 
  关键字:
行业新闻
   
发展民族旅游商品的难题
发布日期:2017/5/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次数:637次

    从《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把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列为重点工作,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中具体提出实施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几年来,虽然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在一些地区得到重视,推出了不少新的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但仍有很多地区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旅游者在很多地区还很难买到心仪的民族特色旅游商品
 
    一提到民族旅游商品,就有人认为是少数民族旅游商品,既缺少中华民族的大民族概念,又缺少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全民族概念。
 
    很多部门和企业不了解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他们既不了解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范围,也不了解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和销售的方式、方法。经常误把民族手工艺品当作民族旅游商品的主力,把民族旅游商品的范围搞得太狭隘了,没有把各民族的丰富生活产品纳入民族旅游商品。
 
    一些地方的负责人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很少开展促进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发展的工作。有的是自身能力不强,缺少方法;有的是放着明白装糊涂,没作为;有的只讲不做,缺少担当。有些地方调整了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有关负责人,其中一些人不继续上一任干的好事,也不接上一任没干好的事,更不管上一任没干完的事,自身能力再弱点,监督再松点,各种政策又存在矛盾,加上所谓不干事就不会惹事的观念盛行,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事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商品的民族特色也很淡,对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重视程度很低,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很少,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发展很缓慢。相反,这些地区对欧美日韩的崇拜很浓,有欧美日韩特色的商品很多。
 
    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须注意的主要问题
 
    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一是要注意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重要性。要树立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同发展的理念。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地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全域旅游的建设,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要注意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范围。即将到来的中国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将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分为且不限于民族旅游特色食品类、民族旅游茶品类、民族旅游饮品类、民族旅游酒类、民族旅游纺织品类、民族旅游电子类、民族旅游电器类、民族旅游陶瓷类、民族旅游玻璃品类、民族旅游金属品类、民族旅游合成品类、民族旅游日用竹木品类、民族旅游皮毛品类、民族旅游化妆品类、民族旅游个人装备品类、民族旅游鞋帽类、民族旅游首饰类、民族旅游玩具类、民族旅游工艺品类、民族旅游纪念品类等二十大类。各种民族特色食品、日用品、服装、服饰等才是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主流。
 
    三是,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须加强对有关部门的监督。不仅要有效地监督各种违纪违法,还要有效监督躲避责任的懒政、庸政和以创新为名的“胡政”。
 
    要把有关部门管理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用严密、合理的制度,既要管住权力的滥用、私用、乱用,又不拴死权力,不影响权力的合法、合理使用,有敢发展、敢创新、敢改革的空间,让有权力又想干事的人,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
 
    要把有关部门推动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发展的责任放在各种监督的阳光下,对那些以严格遵守制度为名放弃责任、回避责任、糊弄责任、乱用权的人暴露出来,不能让懒政、庸政和无知者的“胡政”存在。有关部门要让各地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工作,既有持之以恒的坚守,还有不断创新的探索。
 
    四是,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事。最有资金、设计、制造、销售实力的恰恰是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特大城市。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同在一个国家下,共同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发展民族经济,减少对欧美日韩的崇拜,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应考虑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旅游商品的市场性决定了各地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多少、好坏。发展好坏,均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在展会、大赛上可以看到,以无充有、虚夸虚报在阳光下是藏不住的。无论是为经济,为文化,为今天,为明天,为传承,为发展,还是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落实国务院的要求,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商品都要认真对待。

 

关闭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版权所有©中国旅游联盟网, Copyright 2006-2008 
电话:4000161890 传真:4007085198转6813888(全国免长途) 联系管理员:web@cnta.net
地址:烟台市芝罘岛东路35号 QQ:156994168 MSN:dfcy@hotmail.com 备案编号:鲁ICP备050228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