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明明注明是豪华旅行团,实际旅游过程中有时竟不提供早餐,其中有一天竟被导游安排去了8个购物点。经过消协调解,旅行社退回多收消费者的费用3000元。消协称,旅游产品没有统一标准难保质量。
[事例] 豪华旅行团竟不供早餐
消费者齐先生和朋友共10人商量利用春节期间组团去外地旅游,看了广告后,发现某旅行社无论是旅游线路,还是费用都比较满意。最后,齐先生等人和该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合同中约定,每人的旅游费用是5300元,该团为豪华旅行团,入住三星级宾馆,每天只去一个购物点。
而在实际旅游过程中,齐先生发现当地旅行社提供的住所为某招待所,并不是合同中所说的三星级宾馆,有时候还没有早餐。“最让大家接受不了的是,有一天大家竟被导游带领去了8个购物点。”齐先生气愤地说。
旅游回来后,消费者投诉到沙河口区消协。经过调解,经营者最终退回多收消费者的费用3000元。
[调查] 名目繁多让行家也挠头
目前,各旅行社打出的线路产品广告中,使用率比较高的是“常规游”、“品质游”以及“豪华游”,其次还有诸如“精彩×日游”、“纯玩×日游”、“购物游”、“精华游”、“经典在线游”等,令人眼花缭乱。此外,还有“逍遥爸妈乐”、“深度在线VIP游”等一批令业内人士乍听也直挠头的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的名字都是旅行社自己起的。”某旅行社一位负责人透了底:旅游业内推“新概念”除了让游客一头雾水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说法] 旅游产品划分尚无标准
“问题在于眼下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沙河口区消协副秘书长焦桂菊认为,这些名目众多的“产品”一经推上市场,很可能难保其当初所标榜的服务质量。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出台旅游产品的质量标准势在必行,就像旅游酒店可按星级划分,旅游产品也可以规范几大阵容,但目前在本市甚至全国,尚无相关“标准”。
消协建议游客,在选择出行线路时不能光看旅行社报出的产品名称,而是应详细咨询出行的住宿、餐饮标准,以及是否安排购物点等内容,以此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